2018年8月,Burberry 发布了新的 Logo 形象,一款无衬线大写字体 Logo,并且去掉了原来经典的骑士形象。因其颠覆性的形象改变,引起社会热议。
我们在怀疑 Logo 还需不需要辨识度的时候,我们是在怀疑什么?或许我们正在参与一场运动。
时尚是自上而下的。近两年奢侈品界掀起一股 Logo 更新风。其中 Logo 的基本特征可以简略概括为三大特征:
总体趋于「Less is More」的走向。
△ 近几年奢侈品品牌新旧 Logo 对比图,左为旧,右为新
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,抛去旧有的品牌传统,就 Logo 的视觉而言,新的无衬线大写字体 Logo 确实更现代化,也更大气。
正如世界在变化,品牌 Logo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品牌更换 Logo 一般有以下三大原因:
近来奢侈品品牌接二连三更新 Logo,主要原因还是市场表现欠佳,特别是 Burberry,我们可以从 Logo 上看出它与传统诀别的决心。而像 Google 和 Apple 的 Logo 演变史,就很好的体现了时代变化的特性,特别是从拟物化到扁平化时期的转变。至于品牌的内驱力,或者说是品牌仅因自身发展的要求而需要更换 Logo 的这种情况很少见。往往这三者是互相联系,有轻重缓急之分,并且很难单独存在。
△ 左为 Burberry 经典辅助格纹,优雅大方;右为最新的 Monogram,由创始人 Thomas Burberry 的名字首字母 T 和 B 组成,配色鲜艳,年轻又不失典雅。
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,大众都在吐槽品牌抛弃了原有的气质,清一色的无衬线大写字体让人看着乏力,失去了品牌原有的个性与辨识度。真的是这样吗?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张部分奢侈品品牌官网 Logo 对比图。
△ 部分奢侈品品牌官网 Logo 对比图。左为无衬线大写字体,右为衬线大写字体。
Dior 的这款大写 Logo 在2018年10月全面铺开使用,依旧保留了衬线体。
衬线字体确实能给人一种「辨识度高」的感觉,其一是因为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较少接触衬线字体;其二是衬线字体因其有丰富的装饰性衬线和可变的粗细对比,确实可装饰性强,特别是经过装饰艺术「Art Deco」时代的洗礼之后。而无衬线字体就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了,它本来就是为了功能性而生,所以它们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态。像 LV 和 Chanel 使用的就是 Futura,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设计大师 Paul Renner 设计,那时包豪斯才刚建校,Futura 光听名字就很先锋。
如果对于英文没有什么感觉的话,我们来看看中文。粗略一看,衬线体(宋体和明体,一般将横笔细竖笔粗的称之为明体)字体变化多端,但黑体看起来都长一个样。就字体设计师而言,每一款黑体都各有千秋,比如「冬青黑」的起笔收笔是带有喇叭口的,「方正悠黑」和「汉仪旗黑」等宽就非常规整。可即使是同一款字体,不同的字间距和不同的粗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。比如粗重的更具力量感,纤细的更雅致。
△ 以「象外」为例,演示不同字体给人的感觉
在繁杂且高速的互联网环境下,大众对信息的停留时间越来越短,注意力越来越难,所以对有效信息的抓取越来越追求高效。简而言之就是社会上的垃圾信息太多,大众也变得越来越懒,不如大家都别折腾了,你告诉我你的重点,我看看我想不想知道。「信息至上主义」应运而生。 马列维奇开创的「至上主义」倡导为艺术而艺术,「信息至上」可以理解为极致追求信息传递的功能性。
△ 海报,设计师广煜。「信息至上」的代表。
前面提到的奢侈品品牌组队换上大写无衬线字体的 Logo,正是这种去风格化的表现之一。不仅仅是在品牌 Logo 上和海报设计上,产品包装上也有类似的案例,比如来自瑞典的燕麦奶品牌 Oatly。Oatly 认为人们不需要虚无的品牌,需要的是真实的好产品。
△ 燕麦奶品牌 Oatly 新旧形象对比图
他们涂鸦手绘字体,故意把 Oat 和 ly 分两行,还在后面加上了「!」感叹号,这都让 Oatly 看起来不像是一个 Logo。当把这个 Logo 打在包装上,和包装融为一体的时候,就更不像一个 Logo 了。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消费者心中的欢迎度。
我们走在路上一定有过这种经历,一条街上原本开了家琳琅满目的店,有各色各样的招牌,花花绿绿一片繁华的景象,后来街道整顿,换上了统一底色和字体的招牌,突然间干净有序了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而对于店家来说,既然大家看起来都一样,那么竞争力便是内在的实力和气质了。
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,一直影响至今。Mies 的「Less is more」快要改变整片天。我们是否会抛弃抽象图形,直接使用重点文字来传递信息,将功能主义发挥到极致?未来怎么样,我们正在探索。但这确实是一种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