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知识焦虑,这是我最诚恳的意见了
不要懒于为自己思考和规划_

自己应该做什么,并且怎么做?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够解答。我见过一位战斗机飞行员一生只开战斗机和学诗词书画,老来备受尊敬,却仍然闻鸡练字,秉烛夜读;也见过一位60多岁、拯救了数万人的眼睛医生老来感叹人声短暂已无芳华,庆幸地说,我这一生“只追一只羊”。当然我也见过更多人,不惑之年之后,碌碌无为,生活中只有烟酒和牢骚。

第一个人类直立行走后,他们习得经验,一代传给一代。从口口相传,到石刻壁画、象牙青铜,再到竹简书册,到今天的电子工具,你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,所以不要懒于去找。

举个例子,那三个平常大家当做笑话的问题——你是谁,你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?这些问题的答案,老庄的文字中有,比如《逍遥游》、《齐物论》,唐宋的诗词中有,比如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宋明理学中有,比如“三百年一人”王阳明,西方的哲学中也有,比如黑格尔。如果你觉得以上都是爱好者或者专业人士才会接触的生僻玩意儿,你大可翻一本胡适之的《人生有何意义》,再不济来一本卡耐基全集,如果你不齿文学的矫情或成功学的鸡汤,大可来一本《乔布斯传》或者《硅谷钢铁侠》。

如果什么都不愿意,至少选一个方向去做吧。“有些事,宁愿做了后悔,也不要后悔不做。”这是多年以前,一位老师告诉内向的我的。

 

不要懒于学_

你大概收藏了很多干货,下载了很多工具,看过很多书单。然而其实你根本就没有坚持过。这根本就和“信息过剩”无关。很多人,大概就想用“信息太多太碎片”来搪塞自己的懒。

比如你关注了这个叫做 Topbook 的公众号,你肯定应该知道,我们讲过一个叫做“冰山理论”的东西,如果你看过,就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学什么内容了,也就会明白,为什么自己学了那么多知识和技能,还是没什么卵用。

 

不要懒于区分低质与高质内容_

每天只有24小时,全世界都在抢占你的时间,高质量的内容输入对自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可是如何区分?只能自己帮自己。

然而,我们似乎不愿意主动为自己创造高质内容环境。并且,我们区分低质和高质内容的方式与高等动物的大脑也似乎并不匹配。

我们任凭各种 APP 在自己的手机里肆虐,也不会为自己的信息渠道设置屏障与权重。比如某些新闻客户端的垃圾内容明明很多,我们却催眠自己,是为了获取信息,赢得社交货币;比如我们之前推荐过的《如何为自己构建高效的微信环境》,如果微信必须使用,你其实可以做一些比较科学的设置。

我们区分内容质量高低的方式也非常原始,比如书里写过、名人讲过、偶像说过、成功人士做过,这些就像炒股时候的小道消息一样,靠谱不靠谱只能等到时候才明确。

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把“有名”、“成功”与“可信”、“真理”画上了等号?比如马云说、罗胖说、咪蒙说……

我不知道你觉得马云前段时间的电影《功守道》怎么样,也不知道你觉得他在双十一晚会上唱“哆哆哆”的场面像不像皇帝的新衣;更不知道你信不信他对未来的判断,我只知道,他也不过凡人一个;

咪蒙老师火了,骂咪蒙老师的人也火了;罗振宇火了,骂罗振宇的人也火了;你如何去评价罗振宇,如何去评价咪蒙?如何去评价那些骂他们的人?

他们都可能是你的导师与学习对象,但不一定是我的。
0371-65861326
138 3818 8615
lingpaoad@sina.com
郑州市中州大道晨旭路
瑞银大厦23楼

Copyright © 2004-2018
豫ICP备18007656号-1